今年以來52家A股公司股權法拍流拍

2025-08-15 10:24:07 作者:高志剛 郭成林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股權的司法拍賣頻現(xiàn)“無人問津”現(xiàn)象,流拍情況較往年明顯增多。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年初至今,已有52家A股公司的股權法拍遇到流拍,較去年同期增幅超八成。

上海中因律所高級合伙人鐘建分析,公司股權流拍,核心原因多為經(jīng)營境況差、參拍門檻高、流動性不足、折扣率偏低等。

“無風險折價已成歷史,精算風險成本方能撿到便宜貨?!辩娊ū硎荆簠⑴c法拍股投資是“風險定價”的藝術,表面折扣不等于真實安全邊際;建議產(chǎn)業(yè)資本聚焦協(xié)同賦能,財務投資者嚴守安全邊際,規(guī)避可能被實施“*ST”、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的高危標的。

四大原因致流拍增多

今年以來,A股公司的股權法拍頗為沉寂、流拍頻發(fā),不復過往“牛散”活躍參與的盛況。鐘建認為,頻繁流拍主要緣于四大核心因素。

其一,經(jīng)營境況差。

統(tǒng)計顯示,流拍股權對應的上市公司多為中小盤股,且面臨個股乃至行業(yè)性發(fā)展壓力,部分公司甚至存在退市風險。

數(shù)據(jù)顯示,在52家公司中,有39家相關公司凈利潤虧損,5家同比大幅下滑,合計占比高達85%,整體財務狀況堪憂。

從市值來看,52家公司平均市值僅55億元,其中*ST華嶸、*ST節(jié)能等多家公司若經(jīng)營持續(xù)無起色,未來將面臨退市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ST華嶸持股5%以上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的4223萬股(占總股本的21.59%)因無人出價流拍后不久,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隨即啟動了控制權變更籌劃。

其二,參拍門檻高。

大額股權拍賣的保證金動輒數(shù)千萬元。以顧家家居為例,其法拍股權2025年7月21日10時至7月22日10時進行的二拍,保證金達3455.85萬元,起拍價為6.91億元,最終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其三,流動性不足。

按照規(guī)定,通過司法拍賣受讓大股東、董監(jiān)高減持的股份,受讓方有6個月或者12個月鎖定期,這增加了投資人在二級市場無法及時處置變現(xiàn)的風險。

其四,折扣率偏低。

52家公司中,多家標的股權起拍價高于當日股價或折價幅度有限。

以ST嶺南為例,公司股東尹洪衛(wèi)所持700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于5月20日14時至5月21日14時進行拍賣,起拍價1.71億元,折合每股約2.44元,顯著高于5月21日1.89元的收盤價,因無人報名而流拍。隨后的二次拍賣雖將起拍價降至1.36億元,但每股起拍價仍顯著高于當日收盤價,再次流拍。

再看悅康藥業(yè),公司控股股東京悅永順持有的2650萬股,在2025年5月27日10時至5月28日10時進行拍賣,因無人出價而流拍。此次拍賣起拍價為13.73元/股,與5月27日13.97元/股的收盤價接近。

但到7月14日,該筆股權二次拍賣將起拍價降至10.98元/股,較當日收盤價24.36元/股大幅折價,最終吸引60人報名、533次出價,結果全部成交,且最終成交價仍較當日收盤價折價超20%。

用盡職調查“精算”風險

除上述因素外,長期參與法拍的投資者還會注重哪些方面?

北京盈科律所律師蔡振杰表示,投資者主要關注三方面:一是升值空間,即能否在二級市場實現(xiàn)變現(xiàn)或通過分紅獲取回報;二是行業(yè)前景,公司所處行業(yè)的增長潛力直接影響股權價值;三是流通性和透明度,投資者會重點關注股權是否存在質押、凍結等限制,以及是否存在優(yōu)先債權或隱性債務,從而影響變現(xiàn)能力。

“流拍股權多集中于中小銀行、券商或傳統(tǒng)行業(yè),且以小額、分散的股權為主,這類標的今年對投資人的吸引力普遍偏低?!辈陶窠芊Q。

值得一提的是,法拍股權往往涉及不良資產(chǎn)處置,其背后通常存在債務糾紛、公司經(jīng)營不善或法律訴訟等問題,加深投資者對企業(yè)未來盈利能力及前景的疑慮。

同時,法拍股權的盡調難度較高,潛在買家難以全面掌握標的公司的財務狀況、法律風險或股權結構,容易因風險評估不足而降低參與意愿。

再加之,法拍股權多為自然人或中小股東持有的零散股份,持股比例低,難以對上市公司決策產(chǎn)生實質影響,進一步削弱了其吸引力。

針對有意參與法拍的投資人,蔡振杰提醒需做好兩方面工作。

其一,開展全面盡職調查,深入了解標的公司的財務狀況、債務明細、行業(yè)地位及法律風險,尤其要關注底層資產(chǎn)情況,以避免信息不對稱風險。

其二,關注股權是否存在質押、凍結等情形,以及優(yōu)先債權或隱性債務,防范無法變現(xiàn)障礙。

如其中一個案例:某上市公司經(jīng)營良好,原實控人債務爆雷后其持股被凍結并進行法拍。但奇怪的是,六次拍賣皆以流拍告終。而該上市公司新實控人寧可通過大額定增方式增持也不愿意以法拍承接股權,背后的風險考量是:法拍股仍被凍結,且與原實控人債務糾紛綁定,一旦后續(xù)執(zhí)行出現(xiàn)異議,股權過戶、分紅權都可能受限。

就股權法拍市場持續(xù)遇冷對于二級市場的影響,鐘建分析認為:一方面存在估值下移風險,首輪流拍后二拍通常降價20%,有拖累股價的風險。另一方面,接盤方動機差異也會帶來后續(xù)分化。產(chǎn)業(yè)資本接盤可能帶來協(xié)同溢價,從而利好股價;而財務投資者可能快速減持套現(xiàn),進而對市場帶來拋壓。

當前,A股股權法拍市場流拍案例增加,是注冊制深化、退市常態(tài)化背景下,市場風險意識覺醒和定價體系趨于精細化的必然結果。

告別“無風險折價”的粗放時代,對標的公司質地、潛在風險的精算能力,以及對法律、財務盡調的嚴謹態(tài)度,正成為投資者參與這場“風險定價”游戲的新入場券。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朱希杰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