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偉達多次回應芯片“后門”問題——繼8月6日發(fā)文回應稱“英偉達芯片不存在‘后門’、終止開關和監(jiān)控軟件”,日前再次回應稱“網絡安全對我們至關重要。英偉達的芯片不存在‘后門’,并不會讓任何人有遠程訪問或控制這些芯片的途徑”。
而就在7月31日,中國國家網信辦依法約談英偉達公司,要求其對H20芯片的“追蹤定位”“遠程關閉”等安全風險提交技術說明及證明材料。這讓原本就因美國出口限制而命運多舛的英偉達H20芯片,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中國國家網信辦為何約談英偉達?因為H20芯片面臨著一定安全風險爭議:一是今年5月,美國眾議員比爾·福斯特牽頭提出一項法案,要求美國商務部強制美國芯片企業(yè)在受出口管制的芯片中加入“后門”;二是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專家證實英偉達相關技術已成熟,可通過“后門”遠程操控設備、竊取數(shù)據或癱瘓系統(tǒng)。也就是說,H20芯片在技術上可以設置“后門”,一旦觸發(fā)“后門”,就能夠在不依靠外部條件的情況下實現(xiàn)“追蹤定位”和“遠程關閉”,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高度數(shù)字化時代,安全風險不得不防。尤須警惕一些別有用心的設計或惡意植入的技術“后門”,可能成為失泄密的導火索。有的是惡意自帶,一些境外生產的芯片、智能設備或者軟件可能在設計制造階段就被故意預埋了“后門”,廠商可以通過特定信號對設備進行遠程操控,如自動開啟攝像頭、麥克風,或命令后臺自動收集指定數(shù)據并回傳。有的是后期破解,個別廠家為方便后期維修維護,出廠時設置了允許遠程訪問的“后門”,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惡意破解,這個“后門”就會在黑暗角落窺視竊取敏感信息數(shù)據。有的是暗中植入,個別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軟件更新渠道、污染開源代碼庫或在供應鏈環(huán)節(jié)篡改代碼等方式,在設備使用過程中植入“后門”,同樣可以達到非法操控設備、竊取秘密的目的。
H20芯片究竟是怎樣的芯片?這款芯片從設計之初就帶有明確的指向性——為契合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提供AI加速支持,其在垂類模型訓練、推理等場景中展現(xiàn)出的卓越性能,使其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便迅速獲得眾多中國模型企業(yè)客戶的認可與青睞。但今年4月,美國政府突然以“國家安全”為由,頒布了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的禁令。直到7月15日,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黃仁勛對外宣布美國政府已批準H20芯片的出口許可,英偉達將重啟對中國市場的供貨。但僅僅16天后,H20芯片就因被曝出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被中國國家網信辦約談。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前特別提到,如果企業(yè)配合美國政府安“后門”,那美國政府就可以將其排除在出口管制之外。
H20芯片是否預留了“后門”,暫不得知。自被約談以來,英偉達至少作出了三次回應,均強調網絡安全對英偉達公司至關重要,芯片不存在“后門”。這樣的回應需要英偉達用進一步的行動來印證,對于H20芯片存在的“追蹤定位”和“遠程關閉”風險質疑,唯有按照約談要求,拿出令人信服的安全證明,才能消除用戶后顧之憂,重獲中國市場信任。外國企業(yè)深耕中國市場,尊重中國法律、嚴守安全紅線是基本前提。黃仁勛一再強調:“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始終確保遵守法律,并盡最大努力服務各個市場的客戶?!爆F(xiàn)在需要英偉達按照中國國家網信辦的約談要求,提交相關材料證明遵守中國法律,沒有預留“后門”。
除了安全問題,還有戰(zhàn)略問題。美國商務部長曾稱解禁H20是為“讓中國技術成癮”,通過CUDA生態(tài)綁定延緩國產替代。美國在芯片領域的遏制打壓和人為制造安全風險,警示我們必須發(fā)展中國自主可控的先進芯片,盡快實現(xiàn)國產替代,嚴防看不見的“電子間諜”和“定時炸彈”。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丁戈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