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確立“看年齡”的兒童票標準

2025-08-11 15:56:51 作者:黃齊超

在浙江上大學的余女士計劃暑期帶剛滿10歲的妹妹去天津某海洋公園游玩。按照公園的購票規(guī)定,身高1.4米以上兒童需購買240元的全價票。妹妹身高已超過1.5米,只能購買全價票。而余女士憑借學生證,能購買195元的大學生優(yōu)惠票。“這合理嗎?妹妹才上四年級,就不能享受兒童票了?”余女士問道。檢索公開資料發(fā)現(xiàn),我國兒童票政策在公共交通、餐飲、旅游景點等領域普遍存在,但具體規(guī)則差異顯著,甚至同一領域內也不統(tǒng)一。

如何給兒童選擇保險? - 知乎

10歲的小余同學去天津這家海洋公園游玩,需要購買240元的全票;而20歲左右的姐姐,則可以憑借大學生優(yōu)惠政策,購買195元的折扣票。這樣的反差合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姐姐的票價能享受大學生優(yōu)惠,當然沒問題。但妹妹小余同學因身高超過1.4米不能享受半價“兒童票”,則令人唏噓。事實上,這凸顯了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落實兒童票優(yōu)惠政策,究竟該看身高,還是該看年齡?

兒童票標準的選擇,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公平問題。從公平性來講,相信大家都會認為“看年齡”才更公平。畢竟,優(yōu)惠政策的初衷就是保障“兒童權益”,自然應該看重年齡屬性,而非身高因素。所以,從保障兒童權益、實現(xiàn)社會公平以及契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等多維度審視,兒童票優(yōu)惠政策“看年齡”才是更科學、更合理的選擇。

年齡是界定兒童身份的核心依據(jù),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穩(wěn)定性。無論兒童身高如何變化,只要未達到法定成年年齡,都應享受相應優(yōu)惠政策。不過,盡管把“量身高”作為判定兒童票優(yōu)惠的依據(jù)不公平,但在兒童身份信息登記不完善的過去,身高因直觀性強、具備可操作性,成為了實用且流行的判斷依據(jù)。

如今,現(xiàn)實生活條件改善,兒童攝入的營養(yǎng)充足,身高普遍有所增長。一些收費娛樂場所頑固地將“1.4米”作為兒童票標準,并非不知道“量身高”的局限性和不公平,而是為了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

如此看來,“量身高”核定兒童票既不能兼顧公平,標準也已顯陳舊,到了需要革新的地步。簡而言之,我們應盡早化解兒童門票“看身高”的尷尬,而不該因為“看身高”操作簡單就固步自封。當然,推動兒童票標準從“量身高”向“看年齡”轉變,需要多方協(xié)同、多措并舉。

比如,在政策層面,應加快修訂相關法規(guī),明確兒童票優(yōu)惠以年齡為核心標準;在技術層面,升級票務系統(tǒng),支持身份證、電子身份證等年齡核驗方式;在證件辦理層面,可以加速推進兒童身份證辦理;在社會層面,加強引導,消除公眾對兒童票“看年齡”的誤解。

兒童票優(yōu)惠標準不是小事,它關乎千萬家庭的切身利益,更折射社會文明進步程度。從“量身高”到“看年齡”,這不僅是標準的轉變,更是對兒童權益的尊重、對社會公平的堅守。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黃齊超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